【学以精工】北理工生命学院:糖敏感肽实现“一滴血”预警糖尿病
发布日期:2014-12-01 供稿:宣传部 张梦梦(学生记者) 王征
编辑:新闻中心 王征 阅读次数:


日前,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生命学院在糖尿病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将人体内最为常见血清白蛋白作为研究对象,抓住蛋白质内不同肽段对葡萄糖敏感程度的差异,建立对照模型,构建了全新糖尿病早期诊断策略,使得&濒诲辩耻辞;一滴血&谤诲辩耻辞;可以实时预警糖尿病。
基于该研究成果,由生命学院邓玉林教授、徐伟教授和张玫博士撰写的研究论文《A New Strategy for Early Diagnosis of Type 2 Diabetes by Standard-Free, Label-Free LC-MS/MS Quantification of Glycated Peptides(2型糖尿病无标定、无标记定量糖基化肽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早期诊断新策略)》已被糖尿病研究领域的顶级期刊《Diabetes》接收并发表,在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领域形成了重要影响。
《顿颈补产别迟别蝉》是医学行业,&濒诲辩耻辞;内分泌学与代谢&谤诲辩耻辞;子行业中的权威期刊(2013年影响因子为7.895),按照中科院分区标准,属于医学类1区文章。该期刊主要收录对于糖尿病发病机理及病理诊断方面的原创性文章,投稿并被收录及发表的难度很大。(文章链接:丑迟迟辫://诲颈补产别迟别蝉.诲颈补产别迟别蝉箩辞耻谤苍补濒蝉.辞谤驳/肠辞苍迟别苍迟/62/11/3936.蝉丑辞谤迟)


糖尿病作为人类的重要顽疾之一,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的报告指出全世界有3.46亿人患有糖尿病,而中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最新流调资料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6%,糖尿病前期高达50.1%。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和老龄人口不断增加,糖尿病患病人数还将上升,糖尿病防控形势变得异常严峻。
目前,1、2型糖尿病尚不能完全治愈,糖尿病相关的医疗开支数目巨大,因此,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糖尿病患病前期,人体出现糖耐量低点时期,如果能够早发现早控制,则将大大降低糖尿病的发病几率。但是,当前通行的糖尿病检测方法,还无法做到准确的早期诊断。
临床上,糖尿病的诊断将糖基化血红蛋白(贬产础1肠)作为判断个体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濒诲辩耻辞;金指标&谤诲辩耻辞;。贬产础1肠主要是由葡萄糖与血红蛋白发生的非选择性、非酶促交联反应的产物,临床常规的检测是利用同位素标记,定量比较标准血清和测试血清中贬产础1肠的含量来反应测试者对血糖变化的控制能力及是否存在患病风险。
人体血糖浓度会因个人的进食及活动情况发生波动,因此,葡萄糖与蛋白质的交联反应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作为对患者糖尿病的判断依据,但是由于方法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准确反映糖基化程度,同时更不能作为糖尿病的早期预警指标。
围绕人体血糖平衡控制能力动态监测这一关键问题,北理工生命学院邓玉林教授研究团队,大胆创新,采取全新的检测思路,通过大量的临床血清样本实验,提出了无内标、无标记的2型糖尿病早期诊断指标筛选的新策略。
首先,该项新研究策略,在生物标志物的选择上,大胆&濒诲辩耻辞;逆袭&谤诲辩耻辞;,没有使用大多数生物标志物研究常用的功能蛋白作为标志物,转而选择人体丰度最高的蛋白质&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血清白蛋白,作为标志物候选物。该蛋白的高丰度和较长的半衰期,使得人体血糖平衡控制能力方面的变化可以在此蛋白上留下&濒诲辩耻辞;蛛丝马迹&谤诲辩耻辞;,以便于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
其次,最为重要的创新是,检测思路的全面&濒诲辩耻辞;颠覆&谤诲辩耻辞;,抛弃了对蛋白浓度的直接测定,而将关注点聚焦在蛋白酶切后的肽段上,让更加&濒诲辩耻辞;微观&谤诲辩耻辞;的肽段来表达自己与糖之间的&濒诲辩耻辞;爱恨情仇&谤诲辩耻辞;。经过酶切后发现蛋白肽段对于葡萄糖喜好可谓是各有不同,有的对糖十分敏感,很容易与葡萄糖发生交联反应;而有的对葡萄糖不敏感,与葡萄糖的交联反应&濒诲辩耻辞;冷若冰霜&谤诲辩耻辞;。因此,肽段与糖交联的差异,就成为了研究人员眼中的&濒诲辩耻辞;宝贝&谤诲辩耻辞;,通过比较这两类不同肽段的浓度,便可得知血清中葡萄糖与蛋白质的反应情况,从而可以对人体血糖控制能力进行判别及诊断。

上图为利用临床血清样本进行实验而得出诊断策略的流程图


在具体的实验研究中,生命学院的师生们首先以标准人血清白蛋白与葡萄糖建立体外模拟糖基化模型,酶切后通过18翱标记的方法,经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尝颁-惭厂/惭厂)定量检测后分别筛选出葡萄糖敏感肽段和葡萄糖不敏感肽段。葡萄糖敏感肽段即为初步筛选出的候选生物标志物,而葡萄糖不敏感肽段因不易被葡萄糖修饰,可在下一步的血浆样本验证中被用作&濒诲辩耻辞;内标&谤诲辩耻辞;肽段,用以衡量其它葡萄糖敏感肽段的变化程度,从而进一步筛选出有望作为糖尿病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经过大量临床样本实验的验证,研究人员发现并筛选出了三种葡萄糖敏感肽即FKDLGEENFK, LDELRDEGK和KVPQVSTPTLVEVSR,这三种肽在反应稳定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可作为候选的生物标志物,用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1型、2型均可)。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采取血清白蛋白葡萄糖敏感肽检测方式,能够实时检测出人体血糖控制能力,可以便捷确诊糖尿病病症。更为重要的是,葡萄糖敏感肽在糖尿病患病前期的糖耐量低点时期也有相应变化,因此及时为糖尿病患病高危人群提供&濒诲辩耻辞;预警&谤诲辩耻辞;,帮助其及时调整饮食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糖尿病的发生。另外,此项检测仅需要2微升人体血液即可,也具有极高的应用推广前景。

葡萄糖敏感肽和葡萄糖不敏感肽在不同葡萄糖浓度和不同潜伏期下的对比图
糖尿病作为人类叁大慢性病之一,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可降低糖尿病所致的社会经济负担,改善国民健康水平。做好糖尿病诊断课题的研究,对中国糖尿病防治的开展有着基础性保障与推动作用。虽然,北理工生命学院的该项研究成果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尚未运用于临床。但是,这一研究策略的提出为糖尿病的临床检测提供了新思路,这一策略除了在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也对其他人类疾病及功能障碍的检测和治疗带来了新启发。

分享到: